此屆北京冬奧會深刻貫徹了“碳中和”的理念:點亮奧運火炬的氫氣,為800多輛汽車提供動力的氫燃料電池,為賽事場館提供支持的100%可再生能源工廠,以及用于抵消排放的170萬個碳信用額度。
使用完全可再生能源供電的電網,并利用抽水蓄能水電來間歇性補充,有助于減少二氧化碳的足跡。其余的排放量則用林業項目的碳信用額度來抵消。
在體育賽事或奧運會中減少碳足跡的舉措,北京冬奧會雖非首創。但它顯然對未來全球賽事樹立了概念上的典范:首先關注減少排放,而不是依賴抵消。業內專家承認,抵消是最后的手段。抵消額消耗地多,為減少實際碳排放所做的努力勢必就會打折。
這類賽事有助于剖析全球活動的二氧化碳排放的來源,從而使減排工作能夠集中在正確的領域。例如,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26)中,有很大一部分排放來自旅途,包括私人飛機和國際航班。
早在2018年,北京冬奧會的總基線排放量最初估計為163.7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隨著更多的環境友好型基礎設施被建成,這一估計值現在降至130.6萬公噸。據官方可持續發展的報告,北京冬奧組委已經準備了170萬個碳信用額度,而實際需要的抵消額度預計約為102.8萬公噸二氧化碳。
據分析,實際排放量低于預期,主要是因為新冠肺炎限制了觀眾的數量。作為背景,根據作家邁克-伯納斯-李在他的書《香蕉有多壞?萬物的碳足跡》一書中的估計。如果為奧運會準備的碳信用額度不用于其他地方,北京奧運會將有多余的抵消額度。
自然碳信用價格(美元/噸二氧化碳當量)
按照目前自然碳信用15.30美元/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市場價格計算,170萬個碳信用額度將花費約26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6億元)。
本文由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編譯,文章不用于商業目的,僅供行業人士交流。轉載請注明來自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