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聚乳酸(PLA)
制備工藝:以玉米淀粉為原料,經發酵生成乳酸,再通過丙交酯開環聚合制得。國內金丹科技、海正生材掌握丙交酯合成技術,2024 年豐原集團 30 萬噸 / 年項目推動原料成本降至 1.4 萬元 / 噸以下(金丹科技,2025)。
性能優勢:可堆肥降解,密度1.24 g/cm3,拉伸強度 50-70 MPa,透光率>90%,廣泛用于食品包裝、紡織纖維及醫療縫合線。
產業化現狀:2024 年中國 PLA 產能達 28.5 萬噸,進口依賴度仍較高(1-11 月進口 4.46 萬噸,同比增 53.2%),但出口增速顯著(1-11 月出口 1.65 萬噸,同比增 79.5%)(聚如如資訊,2024)。
2.2 聚羥基脂肪酸酯(PHA)
技術突破:通過基因編輯優化菌種,深圳碧友生物將PHA 生產成本降至 2 萬元 / 噸,較行業平均降低 43%。其發泡材料密度 0.08-0.15 g/cm3,可在海洋環境中 6 個月內完全降解(深圳碧友生物,2024)。
應用領域:精密儀器包裝、醫療植入物及農業地膜,與華為、美團合作開發電子產品緩沖包裝和可降解餐盒(中國化工報,2023)。
2.3 聚己二酸 / 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
性能特點:斷裂伸長率>500%,耐低溫性優異(-30℃),常與 PLA 共混改善脆性。2024 年中國 PBAT 產能 150 萬噸,占全球總量的 60%。
回收挑戰:化學回收技術尚未成熟,中科院海洋所首次發現海洋微生物酶可高效降解PBAT,為循環利用提供新路徑(中科院海洋所,2024)。
3. 生物基材料制備技術進展
3.1 原料創新
非糧生物質利用:秸稈纖維素、地溝油等低成本原料逐步替代玉米淀粉。例如,浙江海正采用毛棕櫚油生產PHA,原料成本降至 4000 元 / 噸(浙江海正,2024)。
CO?資源化:蘇州中科申龍利用工業 CO?合成生物基 TPU,實現 “碳捕集 - 材料化” 閉環,碳排放減少 50% 以上(蘇州中科申龍,2024)。
3.2 工藝優化
超臨界發泡技術:美國NatureWorks 通過超臨界 CO?工藝將 PLA 發泡倍率提升至 30 倍以上,耐熱性達 120℃,應用于咖啡杯及 3D 打印建筑模塊(NatureWorks,2024)。
復合改性技術:深圳辰夢源通過納米纖維素增強PLA,解決其脆性問題,開發出耐溫 100℃的一次性餐具(深圳辰夢源,2024)。
3.3 認證與合規
國際標準:歐盟OK Compost、美國 BPI 認證推動出口,首次申請費用分別約數千歐元和 1500 美元以上(歐盟認證機構,2024)。
政策支持:中國“雙碳” 政策提供稅收減免,歐盟碳邊境稅(CBAM)預計增加傳統塑料成本 7200-10800 元 / 噸,間接提升生物基材料競爭力。
4. 生物基材料的應用領域
4.1 包裝領域
可降解餐盒:PLA/PBAT 共混材料替代 EPS,美團試點推廣的 PHA 餐盒在深圳投放。
冷鏈包裝:深圳辰夢源生物基冷鏈包裝箱通過順豐中試驗證,計劃2024 年量產。
4.2 汽車與交通
輕量化材料:凱賽生物生物基聚酰胺用于動力電池殼體,減重30%,成本降低 20%(凱賽生物,2024)。
內飾隔音棉:深圳辰夢源為比亞迪提供生物基隔音棉樣品,生物基含量達70%。
4.3 醫療健康
手術縫合線:PLA/PHA 復合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降解周期可控(6-12 個月)(中國化工報,2023)。
抗菌材料:中科院青島能源所開發殼聚糖基抗菌膜,用于傷口敷料(中科院青島能源所,2024)。
4.4 紡織與農業
環保纖維:福建宏坤化纖生物基復合再生料用于內衣、漁網生產(福建宏坤化纖,2024)。
農用地膜:淀粉基材料在土壤中3 個月內降解,減少“白色污染”。
5. 產業競爭格局與頭部企業
5.1 國際企業
巴斯夫:推出生物質平衡聚醚砜(PESU),50% 化石原料被生物循環原料替代(巴斯夫年報,2023)。
NatureWorks:全球最大 PLA 生產商,Ingeo?系列發泡材料占據食品包裝市場 30% 份額。與阿迪達斯合作開發可堆肥運動鞋中底泡沫(NatureWorks,2024)。
塞拉尼斯:開發生物基 Hytrel? TPC RS40F2,用于運動鞋中底,生物基含量 20% 以上(塞拉尼斯,2024)。
5.2 國內企業
金發科技:公司主營業務為改性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特種工程塑料、碳纖維及復合材料、輕烴及氫能源和醫療健康高分子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具備 12 萬噸 PBAT 產能,3 萬噸 PLA 即將投產,2024 年前三季度降解塑料銷量 12.67 萬噸(金發科技,2024)。
深圳碧友:PHA 發泡材料成本行業領先,通過基因編輯優化菌種,將PHA生產效率提升3倍,成本降至2萬元/噸(行業平均3.5萬元/噸)。與華為合作開發電子產品生物基緩沖包裝,2023年通過跌落測試,計劃2025年導入供應鏈。聯合美團試點推廣可降解餐盒,已在深圳部分區域投放(深圳碧友生物,2024)。
6. 挑戰與未來展望
6.1 主要挑戰
成本壓力:PLA、PHA 原料成本分別為 1.4 萬元 / 噸和 2 萬元 / 噸,遠超傳統塑料(0.5-0.8 萬元 / 噸)(金丹科技,2025)。
回收體系不完善:生物基材料回收網點覆蓋率不足 30%,化學回收技術尚未規模化。
性能局限:PLA 耐熱性差(<60℃),PHA 機械強度較低,需通過共聚改性提升(中科院理化研究所,2024)。
6.2 未來方向
技術創新:開發非糧生物質發酵、CO?固定等新技術,推動 PHA 成本降至 1 萬元 / 噸以下(中國化工報,2023)。
應用拓展:探索航空航天(生物基碳纖維)、電子器件(生物基電路板)等高附加值領域。
政策協同:完善碳交易市場,建立生物基材料回收補貼機制,加速產業化進程。
7. 結論
生物基材料作為綠色經濟的重要載體,在包裝、汽車、醫療等領域展現廣闊前景。盡管面臨成本與性能挑戰,隨著技術突破和政策支持,其市場份額有望持續擴大。未來需加強產學研合作,構建“原料 - 制備 - 應用 - 回收” 全產業鏈,推動生物基材料成為實現 “雙碳” 目標的核心支撐。
參考文獻
歐洲生物塑料協會。全球生物基塑料產能報告. 2023.
田方偉, 黃瀚毅, 趙丹 & 翟文濤. (2024).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物理發泡研究進展. 材料研究與應用, 18 (03), 369-386.
聚如如資訊. 2024 年中國生物基材料市場分析報告. 2024.
郭鵬, 徐瑋良, 呂明福, 徐耀輝, 張宗胤 & 高達利. (2025). 全生物降解發泡材料的研究進展. 石油化工, 54 (02), 278-287.
中國化工報。生物基塑料行業動態. 2023.
深圳碧友生物. PHA 技術白皮書. 2024.
市場監管總局。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 8371 號建議的答復. 2024.
NatureWorks. Annual Report 2023. 2024.
凱賽生物年報. 2023.
金發科技年報. 2024.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