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環境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中國2024六·五環境日主題——“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呼吁社會各界積極投身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隨著工業化進程的發展,復合材料行業清潔生產率先得到在國外得到了重視,并開展了相關政策布局以及清潔生產措施研究。
一、 歐美清潔生產的進展
美國國會在1990年通過的《污染預防法》,創新性地取代了長期采用的末端處理控制政策,要求企業通過設備與技術改造、工藝流程改進、產品重新設計、原材料替代及促進生產各環節的內部管理,減少污染物排放。
2022年8月,美國拜登政府通過了一項非常重要的法案——《通脹削減法案》,該法案被譽為美國1990年以來在氣候變化應對領域最重要的一部法案。該法案的主要目的是應對美國國內當時高達8%的通脹率,以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切入口,全面降低氣候轉型的各類成本,將精準支持“降碳”和“減污”與降低通脹的經濟目標相結合。
該法案支持清潔能源生產。其中包括大力鼓勵清潔能源生產,大幅延長部分可再生資源的生產稅收抵免和能源投資稅收抵免期限,最長可至2032年,之后分3年逐步退出,以加速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電池和關鍵零部件的國內制造。對生物柴油、可再生柴油和替代燃料、可持續航空燃料以及清潔氫氣的生產分別提供稅收優惠、稅收抵免和信貸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同時大力鼓勵清潔電力,從2025年開始,根據設施的碳排放量,提供新的、基于排放的清潔能源生產信貸和清潔能源投資信貸。法案還提供270億美元支持遏制碳排放的清潔能源技術研發。在抑制高碳能源的生產和消費方面,法案規定在2023-2032年間恢復對國內原油和進口石油產品的超級基金消費稅,稅率為每加侖16.4美分。
自2019年歐盟委員會公布《綠色協議》后,歐盟委員會通過了一系列提案,使歐盟的氣候、能源、運輸和稅收等政策適合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凈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減少至少55%的目標,這些法案共同構成了“Fit for 55” 一攬子措施。
2024年5月,歐盟理事會批準了旨在增加綠色技術歐盟本土產能的《凈零工業法案》,標志著該法案正式通過。法案提出了兩大指示性指標,一是到2030年歐盟本土凈零技術(如太陽能板、風力渦輪機、電池和熱泵)制造產能達到部署需求的40%,二是到2040年歐盟在這些技術上達到世界產量的15%。法案規定了增加綠色技術投資的多項舉措,包括簡化戰略性項目的許可程序、利用公共采購和可再生能源拍賣提升戰略性技術產品的市場準入、提高相關行業的勞動力技能和創建協調歐盟行動的平臺等。
其中,荷蘭專門設立了一個致力于發展生物質經濟的知識和創新聯盟(TKI),由農業、化工兩大支柱產業聯手,推動生物質能替代化石能源。荷蘭在向生物經濟轉型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并且正在不斷提高標準。生物質能來自農業、林業廢棄物及污水、淤泥和生活垃圾。倘若使用正確的技術,則可以將這些化合物轉化為有價值的原材料。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起草的關于行業清潔生產標準編制原則,復合材料行業也應參照執行,體現如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