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全球首條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跨海跨城空中航線迎來首飛,峰飛航空科技研發的eVTOL“盛世龍”從深圳蛇口郵輪母港順利飛至珠海九洲港碼頭,將單程2.5小時到3小時的地面車程縮短至20分鐘。據悉該航線連接珠海、深圳兩座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往返飛行超過100公里,在獲取適航證后,預計于2026年開啟載人。
據峰飛航空介紹,盛世龍核心模組100%國產化,采用純電動力,一次充電可飛行250公里,支持深圳到珠海往返飛行,最大載人數為5人(1名飛行員+4名乘客),速度可超200公里/小時,最大載荷為350公斤,懸停噪音為65分貝。目前售價并未公布,但可以確認的是,將遠低于同級別的直升機。
據悉,本次飛行的eVTOL航線由峰飛航空科技的戰略合作伙伴東部通航運營。東部通航已經簽署100架峰飛盛世龍航空器的采購訂單。
活動現場,珠海九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珠海航展集團有限公司還同深圳市東部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上海峰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億航智能設備(廣州)有限公司、南航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特里埃洛低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云天勵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大有萬聯(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天鷹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簽訂了低空經濟戰略合作協議,共謀低空經濟產業協同發展新模式。
何為eVTOL?
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全稱為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也被稱為“飛行汽車”,是指能夠在垂直方向起降和著陸、并且在低空范圍內飛行的電動垂直飛行器。
當前VTOL飛行器實現垂直起降的技術,可以劃分為四大類構型,即多旋翼、復合、混合以及傾轉旋翼構型。
其中,傾轉旋翼構型(矢量推力構型)航程和速度均表現較優,但技術難度較大,是目前獲得意向訂單較多的構型;
復合構型在航程、速度和技術難度方面都處于中等水平;
多旋翼構型航程短、速度低、技術難度較小;
混合構型飛行器通常有著更接近復合構型飛行器的航程(小于傾轉旋翼)和更接近傾轉旋翼飛行器的飛行速度(高于復合構型)。
作為航空電動化的產物,eVTOL與直升飛機相比更環保、更輕量,與無人機相比尺寸更大,突出優勢是垂直起降,無需機場、更加智能化、低成本、易維護、高安全、通勤時間快,是在低空300米飛行的一種城際快捷交通工具,有望成為未來交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之一,應用場景包括200公里跨海運輸海鮮、人體器官極速空中運轉、120公里陸島外賣閃送、應急救援、農林植保、電力巡檢、警務航空……
eVTOL企業發展現狀
01. 全球eVTOL主要企業已達近50家
近幾年,該行業新成立的企業數量及上市企業數量顯著增加。如下圖所示,2009年至2016年,僅有5家eVTOL企業,自2017年后,陸續有四十余家企業相繼加入eVTOL產業,自2019年中國的億航于美國上市后,2019年至2023年5家eVTOL國際企業成功在美上市。據統計,目前全球已有百余家eVTOL企業加入這一新興市場。
經航空產業網統計,全球已研發或者正在研發適航階段產品、取得實質性進展企業總共約50家,通過頭部企業的分析,可全方位評估eVTOL市場的發展格局和背后的邏輯。
02. eVTOL企業在中國長三角及美國硅谷聚集度最高
eVTOL企業的地理分布呈現了較強的聚集度。下圖可見,eVTOL企業大部分集中于中國、美國、歐洲等地沿海城市,呈現出中國企業數量多,歐美企業融資額度大的特點。
美國的eVTOL企業于硅谷聚集度最高,中國企業主要集中于長三角與粵港澳大灣區一帶。
據分析,投資機構、航空公司、銀行以及地方政府是eVTOL企業融資的主要來源,發達國家資本雄厚的財力以及發達的技術水平;沿海地區對于外來資金引入的區位優勢,航空航天工程及相關領域產業鏈聚集的規模效應;硅谷及中國長三角、大灣區的科創文化所提供的人才資源;以及中國深圳及長三角一帶的地方政府對低空經濟的政策以及產業支持,是eVTOL企業呈現該分布特征的驅動力。
中國長三角及大灣區一帶eVTOL企業分布
此文由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搜集整理編譯,部分數據來源于網絡資料。文章不用于商業目的,僅供行業人士交流,引用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