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熱塑性樹脂基復合材料以其突出的綜合性能得到廣泛關注,已經應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生物制藥、交通運輸等領域。與傳統熱固性樹脂基復合材料相比,高性能熱塑性樹脂基復合材料具有以下優勢:可以實現熔融焊接,焊接點的力學性能高;優良的損傷容限,惡劣環境的適應性強;成型過程可逆,發現缺陷可以在線修復;吸濕性低,降低設計余量;室溫下無限期貯存,無需冷藏設備,降低貯存成本;優良的耐溫性能,如聚醚醚酮樹脂(PEEK)長期耐熱溫度為250 ℃;可回收利用,是綠色環保材料。熱塑性樹脂基復合材料成型除了可以采用傳統的成型方法外,還可以采用先進的原位成型法。圖1是原位成型過程原理圖:熱塑性預浸帶經過導向系統,到達鋪放頭,熱源將預浸帶中的熱塑性樹脂加熱熔融,壓力輥對其加壓鋪放,冷卻定型。整個過程通過控制單元實現閉環控制,控制單元能夠實現熱源熱量和角度的調節,采用熱成像儀對切點溫度進行實時反饋。原位成型方法的特點決定了其具有熱壓罐等傳統成型方法無法比擬的優點:首先,原位成型法解決了超大、超厚制件尺寸受熱壓罐尺寸限制的問題;其次,原位成型法是一種在線成型方式,無后處理過程,縮短產品流轉過程,生產周期短、效率高、成本低。
原位成型技術制備的熱塑性復合材料性能只能達到傳統熱壓罐成型技術的80%。分析認為,消除20%差距的關鍵在于:突破原位成型的兩項關鍵技術,即:鋪放級預浸料制備技術和加熱鋪放頭的設計制造技術,從材料和工藝兩方面消除或降低影響熱塑性復合材料性能的不利因素。本文主要介紹國內外原位成型工藝及其兩項關鍵技術的研究進展,根據原位成型工藝應用于航天領域的典型型號,提出原位成型工藝兩項關鍵技術的指標,并對原位成型工藝未來的發展進行展望。
鋪放級預浸帶方面,預浸帶包括兩端在內的厚度波動<6%;預浸帶寬度波動范圍在-0.1~0 mm;預浸帶的孔隙率≤1%。以上三項指標的控制與最終復合材料構件孔隙率的控制有關。預浸帶厚度的變化使得加壓輥施力不均,從而造成最終復合材料構件中層間存在孔隙,預浸帶寬度變化也會造成層間孔隙的形成,而預浸帶中的孔隙(圖10)最終以復合材料構件中的層間孔隙即分層缺陷形式存在。
來源:復材應用技術
此文由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搜集整理編譯,文章不用于商業目的,僅供行業人士交流,引用請注明出處。
下一篇:復合材料成型用常見脫模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