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在汽車工業應用發展史
1981年,邁凱輪(McLaren)向F1賽車中引入了世界上第一個碳纖維外殼材質的一級方程式賽車,在激烈競賽期間,邁凱輪輕量化的車重并提高操控性能具有開創性。
Formula 1成為碳纖維的最早采用者,但該技術很快轉移到了高性能公路車上。1992年邁凱輪F1的第一批賽車,隨后是蘭博基尼和法拉利。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碳纖維已進入生產中的幾乎所有超級跑車,超級跑車和豪華跑車。
McLaren MP4/1
CFRP被廣泛用于高端市場–賽車,超級跑車和高檔跑車領域中。在這些細分市場中,汽車性能是關鍵因素。 輕量化、降低排放、操控性以及外部結構美學成為碳纖維在汽車領域應用的動力。
碳纖維常用于包括主體框架結構,車頂結構,內部和外部車身面板等的組件中。材料的大部分以預浸料形式提供,但在某些情況下使用HP-RTM工藝。
碳纖維在汽車框架中應用
最近幾年來,由于行業驅動以及設備制造商尋求推進其CFRP集成等因素驅動,CFRP已經出現由高級乘用轎車向中型車輛發展的趨勢。如下圖所示:
乘用車開始采用碳纖維材料
汽車用碳纖維產業發展與挑戰
全球乘用車預計將以2.8%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預計到2020年全球汽車產量將突破1億輛;其中中國將繼續是最大的市場,而且也是增長最快的市場,歐洲和北美將保持相對平穩。
全球乘用車市場發展趨勢
與乘用車高速發展趨勢相反,利用石油或柴油尤其是柴油發動機為動力的乘用車銷售將大幅下降,以EV / PHEV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復合年增長率預計將大幅增長35%,最快的成長期2025 -2030。
不同類型乘用車市場發展趨勢
汽車行業發展趨勢對碳纖維復合材料提出了挑戰:
成本–是大量采用CFRP的最大障礙;
產能–擴大規模需要大量資金;
循環次數–需要CFRP的超低循環時間才能滿足生產率要求;
質量保證–可重復,低PPM故障等級;
可回收性–報廢/再利用是許多國家/地區的法規要求;
集成–多材料解決方案將需要金屬和塑料之間的有效兼容性;
數據庫體系–汽車工程師需要良好的材料數據來支持零件設計。
針對上述CFRP在汽車工業領域應用面臨挑戰,主要解決方案包括:
材料解決方案– CFRP不能適合所有組件,而是在正確的位置使用正確的材料;
制造設計–培訓汽車工程師如何針對CFRP與金屬進行設計;
材料創新–降低成本至關重要,價格差異必須與價值差異相匹配;
工藝創新–要實現時間/轉換成本目標,需要重大技術進步;
穩健供應鏈–能夠跨多個零件(T1 / T2 / T3)供應> 200,000個單位。
汽車用碳纖維復合材料關鍵技術
針對碳纖維復合材料進行設計,而不能落入金屬材料的套路中,這意味著需要:減少零件數量/簡化設計、增加曲率和拔模角度、樹脂流動設計/低循環時間、考慮粘接要求和零件集成、盡量減少浪費并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設計、為零件選擇正確的處理方法、協作以改善結果。
將CFRTP與注塑成型相結合,可以提高組件強度,剛度和功能性的結構,而且能夠以合理的成本生產大量產品,該技術主要適用于非結構和半結構零件–非底盤,副車架等,生命周期可回收優勢。
該技術曾被視為所有汽車應用的首選解決方案,然而事實證明它更適合于汽車主要結構部件,例如底板,電池盒,支撐柱和車頂結構;成本仍然是該技術獲得廣泛應用的最大障礙。
目前,一些新的重大項目仍然采用該技術,通常選擇液體壓縮模塑,在該技術中良好的設計和預成形工藝對可行性至關重要,比較適合大批量生產。
該技術最廣泛使用的方法是與大型預浸料相結合,具有良好的視覺效果,適用于非結構、半結構和結構零件,常用的增強材料類型包括單向預浸料、編織物、NCF等,但是面臨著批量生產的挑戰。
近年來,片狀模塑材料(SMC)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并且在未來十年內有可能成為汽車用CFRP主要技術,其優勢在于快速成型和低成本,但缺點也比較明顯,機械性能較低,因此主要適合一些對強度要求不高零部件,典型代表為豐田普銳斯。
Tape placement技術是新興技術,但由于具有精確的材料放置創造出優化的零件、極低浪費、節省成本、無需預成型、柔性樹脂系統等優勢,應用前景十分廣泛,但其主要缺點在于成型速度較慢。
汽車工業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新技術
隨著汽車工業發展,為了汽車用碳纖維復合材料發展趨勢包括:
上一篇:技術融合為復合材料行業帶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