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復合材料的性能可能取決于不同部件之間的界面兼容性。最具挑戰性的復合材料組合之一是碳纖維和聚丙烯。
在碳纖維表面安裝分支的正丁基苯基物種的表面改性方法示意圖
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盧克·C·亨德森指出:"聚丙烯聚合物與碳纖維的相容性極差。我們想看看是否能用表面改性的方法來增強這種兼容性,最終改善這種復合材料的物理性能,以便更廣泛地使用。"
聚丙烯是使用最廣泛的熱塑性塑料之一,因為它易于加工,生產成本低,而且非常耐用。它的機械性能可以通過增強材料(如玻璃纖維或碳纖維)來加強。然而,聚丙烯的惰性分子結構使其難以與嵌入的碳纖維粘合,因此通常會添加額外的成分(即共單體)以提高兼容性。然而,這意味著更大的加工難度、更高的生產成本等方面的代價。
亨德森和DEVCOM陸軍研究實驗室的同事利用碳纖維的導電性,用電化學修飾方法用小分子修飾其表面。將正丁基苯基基團電化學接枝到纖維表面并加入到聚丙烯中,可使復合材料的韌性提高30-32%。與未經處理的纖維相比,具有表面改性的纖維的復合材料在失效前可以承受更大的沖擊,而不會對其他物理性能產生不利影響。
亨德森解釋,這樣做可以使纖維的表面更像聚丙烯的表面,同時試圖捕捉與大團聚合物的100%的潛在相互作用。
由于該方法使用共價鍵將小分子附著在纖維表面,它們不能像涂層一樣被移除,所以它更加堅固。這個過程也是快速的,不可逆的,而且比碳纖維加工中使用的許多處理方法要溫和得多。
類似的電化學方法已經在碳纖維生產中使用了近50年,所以亨德森團隊的改性策略可以直接映射到現有的大規模基礎設施上。
該團隊還已經在一個試驗規模的設施上生產了改性纖維復合材料,現在正在努力提高其他物理性能,如拉伸強度和剛度。改進后的復合材料可大幅改善氫氣壓力容器或容易受到輕微碰撞的汽車部件的性能,這些部件的抗沖擊性往往很關鍵。
此文由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編譯,文章不用于商業目的,僅供行業人士交流,引用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輕質材料在汽車輕量化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