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碳纖維-這16種材料國產替代有機會
更新時間:2023-04-24 13:22:16
編輯:秘書處
瀏覽:2069
供應鏈安全日益成為全球各國高度重視的問題。我國高端新材料技術和生產偏弱,近年來產能雖有顯著提高,但未能滿足國內高端產品需求,材料強國之路任重而道遠。碳纖維:我國企業產能擴張速度較快但核心技術缺失嚴重,高附加值的航空航天用碳纖維仍被“卡脖子”。汽車鋁板:我國企業核心設備與技術均需進口,高性能產品產能尚待提升。聚酰亞胺:產品多用于軍用領域,我國電子級PI薄膜質量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SiC纖維:日美企業統治全球市場,我國第三代SiC纖維產業化處于起步階段硅片:我國企業產能集中于6英寸硅片,12英寸大硅片國產化率較低。碳化硅:美國企業一家獨大,我們龍頭企業開始批量生產,進口依賴度度達80%。半導體濺射靶材: 日美廠家占據壟斷地位,我國國產化率僅20%。尼龍66:己二腈技術有所突破,國內企業加速布局,全產業鏈進口替代可期。聚乳酸:我國企業產能份額不斷上升,原材料供應與生產工藝制約進一步發展。電子陶瓷:我國企業占據中低端市場,陶瓷粉末技術有待突破,被日美卡脖子。光學膜:PVA膜、TAC膜、增亮膜、擴散膜等基膜被日韓企業卡脖子。光刻膠:我國半導體光刻膠國產化率2%,KrF、ArF光刻膠對外依賴最為嚴重。有機發光材料:我國企業主要生產粗單體、中間體,終端成品材料有待突破。聚苯醚:我國企業產銷量躋身世界前列,但仍供不應求,品質、產量、品種牌號等方面與歐美企業尚有差距。對位芳綸:產能尚停留于千噸級,良品率與產品質量嚴重阻礙產業發展。高吸水性樹脂:總產能邁入國際第一梯隊,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
此文由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搜集自網絡,文章不用于商業目的,僅供行業人士交流,引用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