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建筑行業(yè)的迅速發(fā)展,一些老舊建筑的抗震性能不能滿足安全設計規(guī)范,難以應對地震等自然災害,極易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使用以碳纖維為主的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對混凝土結構的加固與修補的技術,最初起源于發(fā)達國家,目前在國內技術漸成熟,應用前景廣闊。除了施工方便,適用面廣闊,碳纖維復合材料優(yōu)異的理化性能,也是這項技術的到發(fā)展的重要原因。就在剛剛發(fā)生不久的土耳其地震,這項技術又被大眾聚焦,在于它默默守護著建筑物中的人員和財產安全。
土耳其哈塔伊省南部的一座建筑,在2009年作為某學術項目的一部分,用碳纖維增強塑料進行了加固。最終在2月6日的兩次大地震中幸存下來,而具有相同建筑結構的未加固建筑未能幸免于難。
照片中的建筑出現于穆斯塔法-圖梅爾-譚的2009年的碩士論文,以及加固項目的經理厄茲切貝教授。
該項目經理厄茲切貝教授介紹了該項目的實施情況。他表示,這是中東技術大學的穆斯塔法-圖梅爾-譚的碩士論文項目,用于加固9層樓高的建筑。該項目得到了北約和土耳其科學和技術研究委員會的支持。
厄茲切貝說,在1999年馬爾馬拉地區(qū)的地震造成巨大破壞后,該項目團隊便成立,思考建筑物的加固方法,挽救人們于建筑結構的廢墟下。
該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要盡可能地讓人們留在原地,而不用從家里疏散出來。如果你對居民說,'我將加固你的建筑,但要在另一個地方呆上幾個月',既沒有權力也沒有機會這樣做。我們修復了安塔基亞的一棟建筑,該建筑在正常情況下處于倒塌的前夕,我們沒有讓居民離開,甚至沒有和他們呆在一起。最終,樓內所有的人都在地震中幸存下來。
厄茲切貝對此感到十分欣慰。看到大樓里的每一個人都還活著,他表示,這是一個學者能得到的最大獎勵。
但另一方面,大規(guī)模的建筑沒有應用該技術進行加固,還是考慮到成本問題。厄茲切貝團隊用于加固建筑的技術在2009年時是很昂貴的,因此該項目只在一棟建筑中進行。考慮到碳纖維復合材料的高昂成本,地方政府可能在財政上不可能大范圍內實施該項目。
此文由中國復合材料工業(yè)協會翻譯,文章不用于商業(yè)目的,僅供行業(yè)人士交流,引用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