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為2050年設定了全球變暖1.5度的控制目標,要想保持這一目標,到2032年,純電動汽車的全球銷量份額必須接近100%。這是不現實的。
根據一項研究,100%轉向純電動汽車不足以拯救地球,也許令人驚訝的是,兩家主要的純電動汽車支持者——Polestar和Rivian委托進行的研究。他們認為,只有對汽車行業進行根本性的重新定位,才能防止它超過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50年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攝氏度的目標。這一觀點在咨詢公司科爾尼(Kearney)代表兩家汽車制造商撰寫的《新路徑報告》(New Pathway Report)中有詳細描述。
目前,乘用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量的15%。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指出,到2030年,所有溫室氣體排放需要減少43%,報告明確指出,汽車行業遠遠偏離了軌道。令人擔憂的是,如果不采取緊急行動,到2035年,該行業將耗盡其全部二氧化碳預算。
如果汽車行業繼續像往常一樣經營,那么它將遠遠超過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制定的到2050年全球變暖1.5°C的目標
為了在2050年保持1.5度的增長,到2032年,純電動汽車在全球的銷售份額必須從6%增長到接近100%。鑒于從基礎設施和社會經濟角度來看,這種規模的轉型是不可能的,《新路徑報告》強調要快速實施另外兩個“杠桿”,以加速向可持續發展的轉變:
?增加可再生能源在電網中的比重;
?減少制造供應鏈中的溫室氣體排放。
報告稱,僅單獨拉動一兩個杠桿是不夠的,只能減少超調。汽車制造商需要在全球層面上同時在這三個方面采取集體行動:
首先,汽車行業必須通過投資制造能力,加快向電動汽車的過渡,并在全球范圍內實施化石燃料汽車銷售的明確結束日期。
其次,可再生能源供應必須建設到全球電網,使電動汽車通過綠色充電充分發揮其潛力。
第三,至關重要的一點是,這些汽車的制造供應鏈必須通過改用低碳材料和投資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來實現脫碳。
Polestar可持續發展主管Fredrika Klarén評論道,“在品牌、設計和商業戰略方面,汽車公司可能走在不同的道路上,有些公司甚至不承認未來的道路是電動的,我相信是這樣的,氣候危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我們必須超越尾氣排放。這份報告明確指出了立即共同行動的重要性。不作為顯然會付出代價,但對于那些為我們面臨的挑戰找到新答案的創新者來說,也有一個經濟機會。”
分析師表示,低碳材料的采用增加對汽車塑料的使用產生了影響,特別是基于回收成分、化學回收和生物質為原料的等級。歐洲的供應商已經在兜售可持續聚丙烯(PP)作為汽車等耐用應用的一種選擇,而Braskem和Citroniq Chemicals最近宣布,有望在幾年內在當地供應生物基PP。
此文由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翻譯,文章不用于商業目的,僅供行業人士交流,引用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