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史以來最大氣候投資法案,終于在歷經18個月磨難之后,以51-50的微弱優勢于周日在參議院獲得了通過。
前有“刺頭”曼欽,后有“沉默者”西內馬,面對一波“N”折的氣候投資法案,力推此次法案通過的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表示: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參議院正在創造歷史......這項法案將開啟美國所能負擔的清潔能源時代,它改變了游戲規則,這是一個轉折點并且在很久之前已經到來。
規模高達3690億美元的氣候投資法案,勢必將在美國清潔能源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此次法案旨在減少美國溫室氣體排放,助其成為有史以來美國聯邦政府為應對氣候變化所做出的做大努力,目標是到2030年減少40%的碳排放。
內容主要涉及五大方面,其中頗受市場重視的是法案的第二部分,重點覆蓋清潔能源制造業,包括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電池、電動汽車、氫氣生產以及關鍵礦物在內的眾多細分。
關鍵項目涉及:
加速制造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電池和關鍵礦物的稅收抵免項目;
建設清潔技術制造設施的稅收減免項目,包括電動汽車工廠,以及生產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電池板的制造工廠;
改造現有汽車制造設施的補助項目,制造清潔汽車;
在全國建立全新清潔汽車制造工廠的貸款項目。
支持碳捕捉、氫氣生產等新興技術的稅收抵免項目。
與此同時,氣候投資法案對于美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帶動效應也不容小覷,并且還將通過稅收抵免政策提升清潔能源需求。
關鍵項目涉及:
針對中低收入消費者,購買二手清潔車輛可獲得4000美元的稅收抵免,購買全新清潔車輛可獲得高達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光大證券認為,此舉或將加速美國電動汽車需求增長,預計2022年銷售量將達到115萬輛、2023年將實現約180萬輛。
10年期消費者稅收抵免項目,旨在提高家庭能源效率并鼓勵使用清潔能源。
在實現經濟脫碳方面,法案包括促進清潔電力和能源儲存的稅收抵免政策(ITC),重點投資在2022-2026年符合條件的清潔能源電力公司,稅收抵免可達到30%。
長江電新預計,在此背景下,美國地面電站需求增速或將上行。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法案還提高了對碳捕捉、氫氣生產等新興技術的稅收優惠,助推行業的盈利能力。
有分析人士認為,對氫氣生產的支持可能是氣候投資法案中最具變革性的內容,尤其是針對由清潔能源生產的綠氫。
綠氫將獲得高達每千克3美元的補貼,據估計這已超過綠氫生產成本的50%。
媒體稱,投資機構ClearBridge Investments的清潔能源分析師Dimitry Dayen表示,這項補貼將改變業內的游戲規則,這將“改變綠氫的成本結構”。
美國史上最大規模氣候法案的通過,對于全球能源格局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連同一項名為RepowerEU的歐盟能源計劃,兩者或將共同向市場注入超5萬億美元的補貼,并在全球清潔能源領域掀起數萬億美元規模的投資熱潮。
根據美國能源署的估計,到2030年全球每年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將增加兩倍,達到4萬億美元,以此達到在2050年實現凈零碳排放的廣泛承諾。
按照標普全球大宗商品(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的數據,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或將占到西歐總發電量的60%,遠高于目前的35%,并且可再生能源在美國和中國的比例也將分別從現在的23%和30%上升到38%。
研究機構Wood Mackenzie的能源轉型專家Chris Seiple認為:
歐盟計劃和美國立法都極大地加快了可再生能源增長的步伐。
該機構預計,到2035年,僅美國政府的3690億美元氣候投資所能釋放的總投資規模就能達到1.2萬億美元。考慮到政府將承擔部分費用,或者提供穩定且可預測的稅收抵免政策,投資者將受到激勵,提高投資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積極性。
此外Wood Mackenzie還提及,在下一階段,可再生能源將在歐美實現“質”的突破,那就是對傳統能源發電的替代。
縱觀過去十年美國能源市場的格局,光伏和風電快速發展,滿足了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但是并未大幅削減其他能源所占的份額。
比如去年,美國新增總發電量達到30GW,這意味著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幾乎占到全部增長份額,但是并未能挑戰現有能源結構。
來源:華爾街見聞
此文由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搜集自網絡,文章不用于商業目的,僅供行業人士交流,引用請注明出處。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