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在4月18日批準了“Fit for 55”2030計劃包的數項關鍵立法,主要內容包括將海運納入碳排放交易體系、逐步削減免費碳排放額度、碳關稅調整機制(即碳關稅,CBAM)以及建立社會環境基金。
顧名思義,歐盟的“Fit for 55”項目指的是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水平削減55%。
對于關注外貿出口政策的中國投資者來說,自然會關心歐洲議會周二批準的歐盟碳關稅調整機制(CBAM)。根據歐洲議會的公告,CBAM 覆蓋的商品包括鐵、鋼、水泥、鋁、化肥、電力、氫以及在某些條件下的間接排放,此外螺釘和螺栓以及類似鋼鐵制品的下游產品也會被囊括在內。進口這些商品的商家需要支付生產國家的碳價格與歐盟排放交易系統碳配額價格之間的差價。CBAM 將從 2026 年開始逐步實施,直至 2034 年。其推進速度將與歐盟排放交易系統中免費配額逐步取消的速度保持一致。
在過渡期結束之前,歐盟還將評估是否將范圍擴大到其他有碳泄漏風險的商品,例如化工產品等。
目前我國尚未發布化學品碳足跡計算相關標準,復合材料行業更是沒有感到這份來自“全球”的壓力。忽視必將造成企業開展碳足跡盤查核查、編制碳足跡報告缺少依據,影響進出口及碳交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