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未來已來。
2024年開年,無人機空域標準及無人機產品安全管理條例正式生效,“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國民航局發布數據顯示,到2025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3.5萬億元。
政策催化,資本追捧,各地也布局火熱,競逐這一萬億級新賽道。

8月2日,在深圳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釋放出一系列低空經濟發展的強信號和新目標,官宣打造“世界低空經濟第一城”。深圳提出打造四個“先鋒城市”,加快打造“四大中心”,成為最具備低空經濟綜合示范的城市。會議上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深圳市低空起降設施高質量建設方案(2024-2025)》(以下簡稱《方案》),到2025年底,深圳將建成1000個以上低空飛行器起降平臺,航線300條以上,實現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據深圳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介紹,深圳將構建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低空起降服務體系,打造由直升機/eVTOL載客運輸、物流運輸、社區配送、公共治理服務等組成的低空起降網絡,為“異構、高密度、高頻次、高復雜性”低空飛行活動和“低空+”新興業態培育提供支撐。所謂“低空經濟”,指的是3000米高度以下的飛行活動經濟形態,無人機、空中汽車、各種飛行器,再加上配套的商業運營、綜合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形成一條龐大產業鏈。前陣子熱議的飛行汽車,就屬于其中一環。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首次提出了“低空經濟”的概念;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打造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全國兩會,“低空經濟”被首次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并被納入新質生產力范疇。在國家層面的重視下,近年來,深圳全力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臺了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發布低空經濟“20條”,規劃建設10個低空經濟產業集聚區;另一方面,強化“軟基建”賦能,攜手運營商和設備商打造全國規模最大的5G-A低空通感網絡。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深圳已建成低空起降點249個、開通無人機航線207條。同時,在寶安、龍崗、坪山等區建成占地超過50萬平方米的無人機測試場。上半年,深圳低空載貨無人機飛行量、新增貨運航線、載人飛行量、運送人數規模全國領先,深圳消費級、工業級無人機產量分別占全球70%和50%。在低空貨運方面,無人機飛行架次達25.5萬;在載人飛行方面,直升機飛行架次達1.2萬。對于未來發展目標,深圳市交通運輸局表示,力爭到2025年,全市120米以下適飛空域開放面積占比突破75%,低空商業航線總數突破1000條。2025年底前具備支撐1000架以上商業運營的低空航空器同時在空、每日1萬飛行架次的服務保障能力。此外,在載貨運輸、載人運輸、應急救援、城市治理、文旅消費等方面不斷豐富拓展低空場景應用。大會現場,由深圳低空產業公司負責運營管理的深圳低空運行管理中心宣告正式啟用。低空運行管理中心是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的核心,它的啟用標志著深圳低空飛行服務平臺進入試運行階段。
來源:廣東發布、覽富財經、央廣網、澎湃、新浪財經頭條
此文由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搜集整理編譯,文章不用于商業目的,僅供行業人士交流,引用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