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近期,協會收到多家會員單位關于標準化工作的訴求,這些需求集中反映了復合材料行業在標準化過程中的共性問題。經秘書處梳理,主要可從時間安排、成本控制和實施效果三個方面進行優化。本文案例均基于行業真實情況(企業名稱已做匿名處理),旨在為行業同仁提供參考與啟示。
二、時間要求
團體標準的制定需遵循既定程序,征求意見和內部答辯等關鍵環節不可省略,且過程中涉及大量協調工作,必須預留充足時間。
1、不良影響案例
“碳為觀止”公司為應對年底績效考核,臨時要求加急制定一項碳纖維復合材料標準。但由于項目周期不足,即使采用快速程序也難以保質保量完成,最終被多家標準化機構拒絕。該公司轉而通過中介機構倉促完成標準制定,全程未與專業標準化組織溝通,導致標準質量存在明顯缺陷。
2、良好實踐
企業應與標準化機構保持溝通,提前提交標準提案。經機構審議通過后,納入年度計劃或標準制定體系,按既定時間節點有序推進,確保標準制定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三、成本管理
團體標準的成本管理需要貫穿全生命周期,從前期調研到后期維護均涉及資金投入。企業常陷入兩類誤區:一是為快速見效而盲目投入,導致資源浪費;二是缺乏持續投入意識,使標準淪為"一次性工程"。
1、不良影響案例
“納些奇跡”公司作為納米材料行業的新進入者,對標準化布局缺乏清晰規劃,卻急于制定其旗艦產品的標準。由于未充分驗證標準必要性,實施后未能產生實際效益,相關歸口組織也因標準已發布而終止支持服務,導致企業承擔了不必要的成本。
2、良好實踐
標準化對象的技術或管理內容應成熟可靠,具備實施和推廣條件。企業需提前開展標準化研究,夯實基礎,并在立項前充分預研和比對。同時,標準化機構應提供全周期服務支持,確保標準的長效價值。
四、實施效果
通過參與標準工作組的討論和審查會議,企業對自身產品及行業的認知將顯著提升,為后續標準實施乃至升級為國家或行業標準奠定基礎。
1、不良影響案例
“小材大用”公司為爭取省項目評審加分,僅追求在標準中體現公司名稱,卻因銷售旺季未能安排專人參與標準討論和意見征集。標準發布后,企業發現部分內容不符合自身需求,產品特性也未得到充分體現,標準的修訂安排遙遙無期。
2、良好實踐
企業在提出標準化提案前,應做好充分準備,委派專人全程參與標準化流程,積極承擔工作組分配的任務。即使是參編單位,也需主動提出差異化見解,確保標準與自身需求相匹配。
五、結語
企業通過提前布局團體標準或其他標準的制修訂工作,能夠有效降低成本,從容應對各環節挑戰,并提升標準化效果。協會將持續分享標準化相關知識與技巧,歡迎關注公眾號或通過文章留言提出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