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中國建材集團萬噸碳纖維生產基地在西寧建成投產。受訪者供圖
碳纖維是重要的戰略性新材料,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電力傳輸、海洋工程等領域有廣泛應用。該基地的建成投產,是中國建材集團科技創新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集團新材料業務快速成長的一個縮影。
“中國建材是一家具有改革精神的市場化企業,也是一家具有創新精神的科技型企業。”日前,在國資委組織召開的“國企改革典型宣傳暨媒體走進中國建材”座談會上,中國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育先表示,集團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戰略之首,發揮26家國家級科研設計院所、3.8萬名科研人員的優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加大激勵的同時,“作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中國建材集團通過公司治理結構管股權、派出董監事實施股權管理等,建立起‘定位清晰、生態優化、機制有效’的國有資本投資管理體系,推進從管企業向管資本、從建筑材料向綜合材料、從本土市場向全球布局的‘三大轉變’。”周育先表示,作為混改的“先鋒官”和“探路者”,集團通過積極穩妥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高效推進了水泥、玻纖、石膏板等行業的整合,促進了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了國有資本的控制力和影響力。截至2020年底,中國建材以361億元國有資本,吸引了1529億元的社會資本,撬動了6000多億元的總資產。
一系列改革舉措取得明顯成效,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助力我國國防和重大工程建設,服務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
在服務國民經濟和人民美好生活方面,開發出單絲直徑4.1-5.5微米的超細電子玻璃纖維,已批量應用于下游終端產品;攻克8.5代TFT-LCD玻璃基板關鍵技術;0.03毫米超薄柔性玻璃已形成產化產業鏈;大口徑RTP(磷酸氧鈦銣)晶體通過工程化應用驗證;熱等靜壓氮化硅陶瓷球實現批量化生產,高導熱氮化硅基片加速產業化,將用于新能源汽車、特高壓、高鐵等領域;聯合打造國家原材料行業雙碳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材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實驗室;中性硼硅藥用玻璃管穩定量產,開發疫苗用西林瓶與預灌封注射器等產品……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建材集團新材料產品銷售收入占比已經達到23%,利潤占比達到40%;水泥、玻璃工程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65%,主持制定23項國際標準,8項標準“走出去”。
“‘十四五’期間,中國建材集團在繼續發揮水泥等基礎建材‘壓艙石’作用的同時,大力發展新材料業務?!敝苡缺硎?,將依托集團現有的綠色建材、浮法玻璃新技術、特種纖維復合材料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加快建設大飛機復合材料、水泥低碳技術、氫能儲運關鍵材料、玻璃新材料等方向的原創技術策源地,打造無機非金屬材料國家戰略科技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