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中國航空制造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航空工業制造院)大型復合材料自動鋪放成型設備研制項目團隊帶頭人馮長征正與技術人員一起,對即將交付的幾臺機器人式自動鋪絲機,進行調試測驗。
該設備可量體定制新型大飛機,主要用于飛機機身、尾錐等飛機大型、復雜復合材料構件的鋪放制造。
2005年,航空工業制造院開啟自主研發復合材料構件自動化成型裝備之旅。2022年10月,航空工業制造院向航空主機廠交付新一代機器人式自動鋪絲機。經驗證,技術水平比肩世界先進,打破了這項技術長期受制于人的困境,實現了“材料+工藝+設備+軟件”技術體系全鏈條貫通。
復合材料構件自動化成型裝備的設計制造是一項綜合技術,涉及材料、工藝、設備及軟件,協同精準度誤差不能超過0.01毫米。
因構件異形,鋪放的絲束必須隨時變形。因此,絲束送進裁斷、不等寬均勻鋪放絲束,是研制自動鋪絲機最大的難題。
“先找準粘合劑,即預浸料,將‘絲’粘在一起,制成1500米長的預浸絲束;在保證高速長距鋪放時,按設計精準裁剪,使不等寬的絲束不變形。”馮長征說。
2019年,技術人員相繼攻克了“絲束送進裁斷以及鋪放的張力、溫度、壓力、精度”等關鍵技術,并搭建起一支獨立的鋪絲機研發團隊。
三年來,研發團隊先后解決了鋪絲設備位置失準、速度失恒、張力失穩、斷絲失離(分而不離)、算法失靈等多個難題,終于讓自主研制的高端自動鋪絲機能夠成功應用于飛機制造。
此文由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搜集整理編譯,文章不用于商業目的,僅供行業人士交流,引用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