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行業統計,截至2021年10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0.02億千瓦,突破10億千瓦大關,比2015年底實現翻番,占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的比重達到43.5%,比2015年底提高10.2個百分點。其中,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發電裝機分別達到3.85億千瓦、2.99億千瓦、2.82億千瓦和3534萬千瓦,均持續保持世界第一。
回顧歷史,1949年,中國能源生產總量僅有約0.2億噸標準煤。2020年,這一數字攀升至41億噸,增長超200倍。能源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的同時,能源結構轉型成績亮眼。2020年,中國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達56.8%,較2019年下降0.9個百分點。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達24.3%,較2019年上升1個百分點。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均居世界前列,實現能源發展“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構建能源節約型社會,全面推進能源消費方式變革,中國的步伐穩健有力。
近年來,中國不斷深化能源供給側改革,優先發展非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化石能源,推動能源供給從“以煤為主”轉向多元清潔。
十八大以來,中國能源自主保障能力保持在80%以上。水電、風電、光伏、在建核電裝機規模等多項指標保持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底,中國清潔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增至10.83億千瓦,占總裝機比重接近50%,多元清潔的能源供給體系已然建成。
綠色低碳、節能減排,消費方式加速轉型
近年來,中國堅定不移推進能源革命,能源消費結構向清潔低碳加速轉變。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92萬輛,同比增長29.18%。2021年上半年,充換電服務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15.7%,反映出當前新動能正不斷成長壯大。
此外,節能減排的激勵機制如今推廣到了更廣闊的市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上線交易,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成立。
底氣十足,能源技術和裝備自主創新邁大步
10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成功并網發電,國內風電裝機90%以上采用國產風機;光伏發電多次刷新電池轉換效率世界紀錄,全球排名前十的光伏組件企業有7家來自中國;建成若干應用先進三代技術的核電站,新一代核電、小型堆等多項核能利用技術取得明顯突破。
與此同時,中國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技術水平顯著提升——油氣勘探開發技術能力持續提高,低滲原油及稠油高效開發、新一代復合化學驅等技術世界領先,頁巖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和裝備水平大幅提升。煤炭綠色高效智能開采技術取得突破,大型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達98%。
歷經多年發展,中國能源改革成就有目共睹。邁入“十四五”,中國能源會是什么樣?將怎么發展?
一組數據給出答案:到2025年,單位GDP能耗較2020年降低13.5%,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較2020年降低18%;“十四五”時期,清潔能源占能源消費增量的比重將達80%,非化石能源將成為能源增量主體;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12億千瓦以上。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重點圍繞增強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加快能源清潔低碳轉型、建設智慧能源系統、實施惠民利民工程、深化能源改革和健全能源法治體系六方面工作,推動中國能源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在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護航下,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推行綠色用能模式,推動碳達峰目標穩步實現。
本文由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綜編,文章不用于商業目的,僅供行業人士交流。轉載請注明來自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