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可持續發展需求的日益緊迫,生物基復合材料的研究與創新應用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石油基材料的大量使用導致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和碳排放加劇,而生物基復合材料以可再生生物質資源為基礎,具有可降解、碳中性及環境友好等特性,顯著降低了對化石資源的依賴和生態負擔。此外,這類材料的發展符合循環經濟理念,有助于實現“雙碳”目標,推動綠色制造和資源高效利用,因此在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產業升級方面具有戰略意義。
由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和中國國際復材展組委會共同主辦,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生物技術與材料創新發展專委會承辦的“生物基復合材料創新應用”專題論壇,將于2025年9月16日在第二十八屆中國國際復合材料工業技術展覽會同期隆重舉辦。本次專題論壇旨在深入探討生物基復合材料行業的發展趨勢,挖掘其重要、創新和廣泛的應用前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屆時,論壇將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和行業精英齊聚一堂,聚焦生物基材料綠色低碳發展路徑與標準解讀、生物基復合材料創新應用開發等關鍵議題。圍繞天然纖維復合材料在汽車內飾零部件減碳和輕量化應用、生物基聚酰胺高性能復合材料的生產研發、基于木質素的高性能生物樹脂、木纖維紙增強材料的性能和應用前景等熱點話題,展開深入交流與探討,共同為生物基復合材料的未來發展出謀劃策。
會議安排:
論壇時間:2025年9月16日,14:00-16:30
論壇地點:國家會展中心(上海)5.1號館 新聞發布區
主 辦 方: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中國國際復材展組委會
承 辦 方: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生物技術與材料創新發展專委會
主題報告:
高級工程師,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復材生物技術與材料專家委員會主任,曾任國家技術監督局標準化司副司長,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院長,中國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推動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國家標準化機構的合作。積極爭取我國參與了國際環境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國際防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眾多國際標準化工作。先后兼任國家標準化專家組成員,國家雙碳標準化組、國家綠色產品總體組組長,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節水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標準樣品標委會主任等眾多標準化職務。長期從事建材、機械、資源環境等領域技術與標準研究,主持過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參與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部委重大政策的制定,主編《國家標準發展年度報告》等專著,主持國家質量管理、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等重要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參與標準化基礎理論與相關領域標準化培訓教材等的編寫,為地方政府、行業協會以及眾多企業講授標準化知識和提供專業咨詢技術服務。
介紹我國最新綠色低碳政策要求、雙碳標準體系框架,針對國家建設要求、生物基全產業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國際碳足跡評估要求以及生物基領域碳足跡標準進行解讀。
上海凱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領域產品負責人,博士畢業于復旦大學高分子系,負責生物基聚酰胺高性能材料及應用開發。
生物基聚酰胺高性能復合材料來源自生物基,具有高強高模、耐溫性好、低碳綠色可回收等優勢,在新能源、建筑、汽車輕量化、物流交通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2020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獲得者、正高級工程師,在麻、竹纖維復合材料領域有發明專利近二十項。
竹、麻纖維復合材料具有質量輕、低碳、環保可回收、再利用等特性,在汽車飾件領域應用廣泛。
2013年博士畢業于美國阿克倫大學機械工程系,2013-2014年在玲瓏輪胎北美研發中心工作,2014年11月加入北京工業大學力學系,從事電子封裝樹脂材料及結構的熱機械可靠性研究,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等TOP期刊發表SCI論文40余篇,總引用2300余次。
在全球倡導可持續發展與綠色制造的背景下,木質素作為一種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可再生資源,是替代石化基樹脂的理想對象之一。本研究團隊通過采用生物制造的方法,從秸稈中分離提取高活性的木質素,并將木質素環氧化,進一步調配制備成可用于纖維復合材料使用的環氧樹脂。相比石化基樹脂,木質素樹脂由于其天然生物結構優勢,可增加樹脂的韌性,并提供更強的纖維界面結合能力,且具有天然的耐老化性能。通過結構修飾和功能化改性,以提升木質素的反應活性和兼容性,木質素基樹脂將具備更優的力學性能和穩定性,未來可廣泛應用于3C電子、汽車、航空航天等行業。
2009年以高分子專業全系第一完成碩士學習后,被授予英國大學全額國際學生博士獎學金,入學Queen’s Belfast攻讀生物材料博士,研究生物可降解骨骼修復材料。完成博士學位之后,他先后在University of Warwick和University of Nottingham以研究員身份主導校企科研合作,和Unilever, GSK, Syngenta, PPG, AkzoNobel和Malvern Panalytical合作,幫助歐洲企業攻克產品研發難點,推進多項高校實驗室技術的產業化落地。他于2021年收到Freshape的人才招聘,歸國擔任中國區分公司的研發總監,主導多個解決環境氣候問題的新材料研發。他于2024年底帶領中國團隊完成世界首款木纖維紙增強材料HiWood的產業化落地,將植物纖維的核心力學性能顯著提高到可以媲美傳統結構材料的水準。他在十幾年的科研經歷中,發表了30篇學術論文,論文被引用次數1000+,申請了30多項中國和PCT國際專利,并且贏得多項國際性科研大獎。
HiWood 以輕薄柔韌的木纖維紙形態存在(0.05-0.12mm厚度),可用于增強聚合物基體并成型各種復合材料結構。通過預先浸漬熱塑性或熱固性樹脂,還可將其制成預浸料。HiWood增強復合材料的機械性能遠超市場上大多數植物纖維:楊氏模量達40-50GPa,彎曲強度為400-500 MPa,密度僅為1.25 - 1.35g/cm3。因此,HiWood增強復合材料的比模量超過30GPa/gcm-3,優于玻璃鋼(22GPa/gcm-3)、鋁合金(26GPa/gcm-3)和鋼材(23-27 GPa/gcm-3),輕量化性能可媲美一些常見人造結構材料。
HiWood的使用方式與常規單向纖維帶相似,能與多種聚合物材料復合。其天然纖維富含極性基團,無需額外化學改性即可與環氧樹脂、聚氨酯、酚醛樹脂等熱固性材料有良好的界面結合力。復合工藝涵蓋手糊成型、熱壓成型、熱壓罐成型、纏繞輥壓及真空袋壓法,制件兼具結構強度與天然美學質感。通過巧妙挖掘大自然的潛力,HiWood將植物纖維的性能提升至可匹敵人造結構材料的水平。這種輕量化可持續的創新材料可廣泛應用于運動器材、汽車工業、船舶制造、電子設備、自行車、航空及醫療器械等領域。
誠邀各位行業同仁、專家學者及對生物基復合材料感興趣的朋友們積極參與,共同見證這一行業盛會,攜手為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上一篇: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碳纖維復合材料專業委員會換屆工作會議在紹興圓滿召開
下一篇:已經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