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引領下的產業升級機遇
在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及《“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戰略部署指引下,玄武巖纖維及復合材料作為新一代數字化戰略性新材料發展機遇。四川省率先將玄武巖纖維納入先進新材料產業發展重點方向,出臺《四川省先進材料產業提質倍增行動方案(2022-2027年)》等系列政策,明確支持礦石開采、原絲生產、復合材料及應用的全產業鏈建設。其中四川達州、廣安等地形成產業集群,最近達州高新區以年產0.5萬噸原絲,作為園區核心創新基地之一,成為玄武巖纖維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樣板,智能制造生產高質量玄武巖纖維產品的引領者和排頭兵。
二、分會籌備: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深度實踐
為響應數字化經濟發展,生產高質量玄武巖纖維及復合材料的需求,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近期完成對玄武巖纖維復合材料分會發起單位的系統調研,目前已形成十幾個示范企業:
1、在以航天拓鑫玄武巖纖維企業公司為主,以及四川大學高分子團隊、四川省纖維檢驗局等機構支持下,調研提出希望分會組織架構由國企主導、地方政府支撐和企業積極參加下組成。達州振興新材料公司有“原絲生產-管材制造-技術研發”的全鏈條布局,以及玄武巖纖維研究院、質量檢測院等配套體系,可以被推舉為首次候選理事長單位。因該公司已與四川炬源、航天拓達等企業資源整合為一體,與西南科大、四川文理學院共建省級重點實驗室,形成“研發-檢測-應用”融合體,其“玄武巖纖維+管材”的產業化模式已在西南地區形成示范效應。
2、達州企業:產業鏈協同的基層座談會
7月1日召開的達州玄武巖纖維產業協會座談會上,近十家企業代表一致呼吁分會成立后需突破礦石均化、原絲成型到復合材料工藝的全流程技術瓶頸。特別強調應整合應用行業設計部門及檢驗機構資源,推動短切、編織、拉擠等工藝與碳纖維、玻璃纖維的復合應用,以及在建筑、汽車等領域的應用試驗。這與東南大學《2024年玄武巖行業發展報告》提出的“加強改性技術研發、編制行業標準”建議高度契合。
3、跨區域合作:以長三角、大灣區、成渝雙城為技術導入和開發市場應用合作體調研團隊先后走訪江蘇、重慶等地,與江蘇省科技情報所、重慶市新材料產業聯合會等達成協同合作意向。其中,蘇州先進技術成果長三角轉化中心將重點推動玄武巖纖維在新型復合材料領域的應用。值得關注的是,華鎣市依托四川謙宜復合材料公司首創世界第一條2400孔漏板拉絲“3500噸”池窯生產高質量玄武巖纖維的優勢,產品質量穩定,從2023年開始2400tex直接紗供不應求的市場前景激勵同行。同時聯合近20多家上下游企業(包括央企)積極推廣池窯爐高新技術開發和擴大應用高質量玄武巖纖維產業化的新模式,并與北大、清華等10多所高校聯合,以玄武巖纖維產業化為軸線,組建玄武巖纖維及復合材料新質生產力創新平臺等,積極引入國內外投資基金參與玄武巖纖維及復合材料行業的創新應用,獲得成功,提供了玄武巖纖維企業數字化轉的典型案例。
4、企業技術突破
2019年由四川省政府,廣安市政府和四川產業投資基金積極支持的四川謙宜復合材料有限公司首創的“世界第一條2400孔漏板拉絲3500噸池窯爐”技術,生產高質量玄武巖纖維,經中科院劉嘉麒院士為首的專家評審為:“中國一流、世界領先”水平,并獲得2021年:“11項科技創新”證書。
最近德州開發小于4微米的超細玄武巖纖維,(采用噴吹法或甩絲法生產),又名玄武巖超細棉,玄武巖超細棉主要用于制造高檔玄武巖纖維紙,該技術為玄武巖纖維行業增添一個新的產品發展方向。德州市盛源纖維科技、熔石新材料(河北)等企業在玄武巖超細棉的突破,為發展玄武巖超細棉產品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玄武巖超細棉和產品的創新,為玄武巖纖維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成立大會
經協會理事會批準,“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玄武巖纖維復合材料分會成立工作會議”定于 2025年8月26日在河北保定易縣召開,是玄武巖纖維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新起點。
會議將聚焦以下核心議題:
1、組織架構與運行機制
擬設立玄武巖分會理事會,吸納科研院所、檢測機構、上下游企業及投資機構參與,構建“政產學研用金”深度融合平臺。分會將按照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和《“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戰略,指導企業與相關院校、研究院所等建立玄武巖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發展與應用工程中心,推動新技術新標準、制定有關準則與成果轉化激勵機制。
2、技術攻關與產業賦能
針對《2024年玄武巖行業發展報告》積極開展礦石均化技術、產品質量穩定技術、突破纖維成型技術瓶頸,舉行技術研討會、產品質量分析會、專業展示會。分會計劃設立專項研發基金引導組,重點支持玄武巖纖維數字化轉型企業。
四、產業規劃、產品標準、產品應用市場
1、首先要制定高質量玄武巖纖維產業10年規劃;
2、編制系列化玄武巖纖維及復合材料標準和規范;
3、是開辟國內和國際玄武巖纖維及復合材料應用市場。
五、基于傳統玄武巖纖維企業都是采用單一的天然玄武巖原料坩堝法生產技術,故原料離散系數大,造成玄武巖纖維產品質量不穩定,不能滿足現代工業產品設計規范,近半個世紀以來其產品主要用于增強水泥混凝土和瀝青混凝土。但是,若不采用天然玄武巖,建一個3萬噸的玄武巖礦石均化廠,需要投資3700萬元,現有的傳統企業沒有這個資金,是傳統玄武巖纖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最大障礙。
六、目前要解決的方案和建議:傳統坩堝法拉絲企業可用玄武巖球為原料拉絲,可行性高,建一條5000噸智能化池窯爐需要投資2.8億元。在目前經濟條件下傳統企業也不現實,玄武巖纖維分會將協同相關企業創新建新路,先建一條年產6-10萬噸玄武巖球廠(高強3萬噸,高模1萬噸,耐高溫1萬噸,耐堿1萬噸),成本控制在800元/噸,出口1萬噸。
玄武巖球型號:
1、高強度玄武巖纖維(≥3000Mpa);
2、高模量玄武巖纖維(≥95-104Gpa);
3、耐高溫玄武巖纖維(≥700℃);
4、耐堿玄武巖纖維(≥75)。
七、區域協同與市場拓展
1)分會將支持相關企業在長三角、大灣區、新疆,四川、河北、山東、東北、江西、蘭州、青海等建立玄武巖纖維及復合材料企業;
2)積極支持和歡迎國企、央企、玻璃纖維企業、外資和跨行業投資玄武巖纖維及復合材料;
3)積極支持我國玄武巖纖維企業出海,沿一代一路建立玄武巖纖維及復合材料工廠。展望未來:數字化經濟“大資金+高科技”必將推動高質量玄武巖纖維的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輕量化、低空經濟、AI大量應用高質量玄武巖纖維的時代已經到來。